查看原文
其他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2017-06-29 《求是》2017/12 战略与政策论坛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 写在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50周年之际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党委

核心要点:

    ■中国氢弹突破,是核武器发展历程中的一座丰碑,以其空前的伟大成就彰显了中国人民站在世界科技前列的勇气、信心、智慧和力量,也以其深厚的创新实践基础,为新时期推动科技创新提供了历史经验。

    ■在中国氢弹突破伟大实践中汲取历史经验,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二是必须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三是必须坚持科学民主、协同攻关,慎重优选技术路线;四是必须加强党的建设,以党的建设带动各方面工作。

    ■在中国氢弹突破伟大实践中,造就了一支敢打硬仗、勇于奉献的科技骨干队伍,培育了以忠诚担当为显著特征的两弹精神。

    ■作为国家重要的国防科研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在自主创新上努力奋发有为。一要确保我国自卫核威慑能力有效可靠;二要瞄准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军民融合科技领域,主动作为;三要建设符合国家需要和事业发展要求的科技人才队伍;四要传承弘扬好两弹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我们没有更多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中,突破原子弹、氢弹等尖端技术,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无疑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成功典范和有力注解。值此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50周年之际,回顾历史,重温中国氢弹突破的伟大实践,对于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弘扬伟大中国精神,凝聚强大中国力量,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伟大实践中汲取历史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氢弹突破,是核武器发展历程中的一座丰碑,以其空前的伟大成就彰显了中国人民站在世界科技前列的勇气、信心、智慧和力量,也以其深厚的创新实践基础,为新时期推动科技创新提供了历史经验。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当年,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以大无畏的气概,决定上马核武器。毛泽东同志指出“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成立中央专门委员会,直接领导和解决核武器研制中的重大问题。在党的统一领导和方向指引下,全国“一盘棋”,有力调集全国各个方面的精兵强将参与攻关会战。解决原子弹有无问题之后,进一步集中优势力量,加紧氢弹研制,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实现了氢弹突破。实践表明,党的坚强领导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是我们成就辉煌的重要法宝。

    必须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在当时有核国家封锁遏制的严酷局势下,中国氢弹研制没有可供参考的信息资料,是从基本概念认知、原理探索研究开始的。我们深知,要找到打开氢弹“王国”的“金钥匙”,唯有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超前部署、狠下功夫,数据自己积累,公式自己推导,物理过程自己把握,从原理、构型、材料等多方面系统开展研究,一步一个脚印,几步一个台阶,不断深化对氢弹物理规律的认识。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1996年《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签署,我国以有限的45次核试验,实现了原子弹、氢弹、中子弹、核武器小型化等一系列里程碑式的跨越发展,形成完整的自主创新研发体系,核武器科学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实践表明,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我们国家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坚实根基。

    必须坚持科学民主、协同攻关,慎重优选技术路线。氢弹突破过程中,面对一个个“拦路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学术民主、科学集中,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成为攻坚克难的锐利武器。领导、专家、技术工人紧密结合,理论、设计、实验紧密结合,围绕核心目标,无数次设想和辩论,努力寻找解决方案。以于敏为代表的科学家洞察分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成果,取其合理的内涵、巧妙联结,在关键环节上补充完善,作出科学判断和最优方案选择。脍炙人口的“群众大讨论”“上海百日会战”,就充分显示了学术民主、集体攻关的巨大威力。实践表明,面对全新的未知领域,尊重科学规律,慎重选择目标、突出重点,多路探索、优选技术路线,成功是贡献、不成功也是贡献的宽松的创新创造氛围,是中国第一颗氢弹研制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的关键。群策群力、协同攻关,是核武器科技事业的基本工作路线,是提高自主创新效率和水平的重要科学方法,历久弥新,尤为珍贵。

    必须加强党的建设,以党的建设带动各方面工作。在核武器发展历程中,院历届党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敢做善成,务求必胜。院党委始终注重加强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党的建设工作,健全完善党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坚持科研任务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人在哪里党的工作就做到哪里,努力把党的工作优势转化为科研生产优势,确保队伍又红又专。众多杰出的科学大家以高度的党性原则和责任感,身体力行带领大家勇往直前,成为科技攻关的主心骨。党员攻关团队勇当先锋,把岗位当战场,把攻关当战斗,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在伟大实践中振奋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氢弹突破,是核武器研制者们用满腔爱国热血书写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花朵,以其空前的伟大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时代精神,团结凝聚了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的强大中国力量,也以其深厚的精神文化积淀,为新时期推动科技创新积累了宝贵财富。

    造就了一支敢打硬仗、勇于奉献的科技骨干队伍。核武器科技事业,汇集了我国大批杰出的科学家、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工作者。创业初期,党和国家就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信任和大胆使用来自各个方面的科技专家,委以重任,充分发挥科技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钱三强、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怀、朱光亚、邓稼先、于敏、周光召、陈能宽、程开甲等一批蜚声中外的科学家以身许国、勇于担当,为核武器研制作出了光耀千秋的巨大贡献。他们的学术造诣、精神风范、崇高品德和人格魅力,形成了整个科技队伍的特有气质,锻炼了刻苦攻坚的独特本领,养成了求真务实的严谨作风,在艰苦的研制工作中,带出了一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善打硬仗、创新能力强的科技骨干队伍。核武器科技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这支骨干队伍功不可没。实践表明,科学技术的竞争,关键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一定要把培养高素质的优秀科技人才摆在重要战略地位,努力培养和造就科技大师、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充分调动和尊重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创造精神,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团结和集聚人才优势。

    培育了以忠诚担当为显著特征的两弹精神。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广大科技人员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是爱国奉献、艰苦奋斗、协同攻关、求实创新、永攀高峰的两弹精神。两弹精神,以忠诚担当为显著特征,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科学精神与核武器研制实践的结晶,是几代核武器科技工作者用汗水、热血和生命熔铸的“核魂”。当年,为了造出国家和民族的“争气弹”,成千上万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响应党的号召,服从党的安排,发愤图强、忘我工作,隐姓埋名、奋勇登攀,不惧艰险、敢打硬仗,把对党的忠诚和对祖国无比深厚的热爱,内化为科技攻关的强大动力,展现了忠诚担当、爱国奉献的崇高风范。无论是在戈壁荒滩,还是在深山峡谷,无论是计划经济年代,还是市场经济年代,在两弹精神的凝聚和感召下,几代中物院人忠诚于党和国家、忠诚于事业,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凭着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克服重重困难,推动核武器科技事业持续发展。实践表明,伟大事业产生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成就伟大事业。两弹精神穿越时空,连接过去与未来,已经成为核武器科技事业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将团结凝聚核武器科技队伍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在自主创新上努力奋发有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科技创新这件事,等待观望不得,亦步亦趋不行,要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劲头,快马加鞭予以推进。时不我待,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及时确立发展战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重要的国防科研单位,我们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抢抓全球科技竞争先机。

    确保我国自卫核威慑能力持续有效可靠。战略核力量,从来都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我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确保我国自卫核威慑能力持续有效可靠,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与核心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始终是核武器科技事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中物院的立院之本。我们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始终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积极适应新时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不断巩固和提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创新能力,铸牢与我大国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国防基石。

    瞄准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军民融合科技领域,主动作为。当前,国家已经确定我国科技面向2030年的长远战略,对战略科技支撑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我们要主动感应世界态势和时代脉搏,敏锐把握科技前沿,着力创新驱动,扩大开放融合,在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围绕聚变科学与能源、高性能计算科学与工程、高压科学等军民融合的战略性、基础性重大尖端科研领域聚力发力,发挥原子弹、氢弹突破中形成的优势,加快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奋力抢占战略制高点,打造新时期自主创新的强大新引擎,为我们国家在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作出新贡献。

    建设符合国家需要和事业发展要求的科技人才队伍。核武器科技人才队伍是核武器科技事业的重要支撑,举足轻重。面向国家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我们更要高度重视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源源不断地培养优秀科技人才,推动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我们将遵从核武器科技事业发展和人才成长规律,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在创新实践中培育人才、凝聚人才,努力造就一批能够把握大势、研判方向的战略科技人才,培养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善于凝聚力量、统筹协调的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一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使他们成为科技创新的中流砥柱。

    传承弘扬好两弹精神。两弹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的体现,是20世纪中华民族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必须继续发扬光大、代代相传。新时期,我们坚持继承、创新与发展并重,既大力传承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弘扬忠诚担当的使命要求,又与时俱进、面向未来,赋予两弹精神时代内涵。大力推进科研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科研氛围,积极倡导以做好本职为己任、奉献才智为本分、贡献力量为国家的价值导向,引导干部职工践行“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核心价值观,为国家作出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贡献,让两弹精神焕发新的时代光辉,使之成为科技创新的巨大推进力量。

来源:《求是》,2017年第12期。


   “战略与政策论坛”聚焦创新发展战略与政策,推送分享“战略与政策”相关研究成果和动态信息,交流探讨国家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

   您可以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朋友,也可以添加公众号“StrategyPolicyForum”关注,或长按、扫描识别上方二维码加以关注。

   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欢迎赐稿:Email:strategy_policy@163.com!


  1. 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创新大会上的讲话(全文)

  3. 邓小平与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4. 白春礼:科技兴则民族兴 科技强则国家强

  5. 抓住新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

  6. 引领量子科学革命风骚

  7. 第四次工业革命就是“工业4.0”吗?

  8. 智慧城市建设应面向新科技革命

  9. 中科院战略咨询院在雄安新区举办“新科技革命与雄安的未来”高端论坛

  10. “新科技革命与雄安的未来”高端论坛在雄安新区召开

  11. 已经到来的机器人革命,是机会还是威胁?

  12. 国际发展的变革性创新:发展中国家的机会和政策建议

  13. 生物科技将引发战斗力生成模式变革

  14. 李稻葵:变革的竞争

  15.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16. 向着世界科技强国不断前进

  17. 总理出席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

  18. 李克强:科技创新要面向"双创" 在"顶天立地"上下功夫

  19. 开启未来30年科技新征程

  20. 让创业创新成为时代潮流

  21. 科技部部长万钢就“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答记者问

  22. 习近平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3.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全文)

  24. 中共科技部党组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

  2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

  26. 创新驱动在总书记心中有多重?

  27. 走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

  28. 访全国人大常委杨卫:加强基础研究 保障创新的供给侧

  29. 该怎样增加我国基础研究经费?

  30. 进一步发挥基础研究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作用

  31. 中间阶段技术研发不应被忽视

  32. 【智库观点50篇】建设国家科技决策咨询制度,支撑创新驱动发展

  33. “全面创新”驱动“全面发展”

  34. 穆荣平:科技强国能力建设的政策思考

  35. 白春礼:科学谋划和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36.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的重要讲话一周年述评

  37. 科学传播与大学精神

  38. 解读2016年美国科学院科学素养报告

  39. 中国科学家为什么不善科普?

  40. 让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摆到货架

  41. 寒门贵子,贵在“奋斗”

  42. 科技创新需要“劳逸结合”

  43. 警惕科技文明背后的科技风险

  44. 科普教育托起北京创新“新生代”

  45. 多措并举 提升公众科学素养

  46. 走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

  47. 提升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综合化与专业化水平

  48. 麦肯锡公司分析驱动全球转变的四大力量和十二项颠覆技术

  49. 十五部门印发《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严重失信行为记录暂行规定》

  50. “公私合作”模式已成创新治理热点

  51. 美欧重大科技专项计划概览

  52. 创新英国发布2016-17财年资助及行动计划

  53. 法国将投入100亿欧元实施第三期未来投资计划

  54. 美国OSTP发布《2016年国家战略计算计划战略规划》

  55. 美国“国家微生物组计划”解读

  56. 《“十三五”国家科技人才发展规划》

  57. 创新驱动关键:激励人才

  58. 人才:“聚”是基础 “用”是关键

  59.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

  60. 2016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名单

  61. 让国家科技奖励回归荣誉本质

  62. 美国发布“纳米技术引发的重大挑战:未来计算”白皮书

  63. 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资助的战略研究提出发展建议

  64. 叶文虎:新经济需实现生态生活生产共赢

  6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66. 工信部印发《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67. 《中国科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全文)及问答

  6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

  69.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

  70.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71. 十年前学者如何热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72.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73. 关于201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

  74.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全文)

  75. 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纪实

  76. 向科技领跑者跃升需从改革找动力

  77. 自主创新彰显中国力量——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综述

  78. 弘扬科学精神: 科技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79. 当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排头兵

  80. 《习近平时代》(十七):生态优先建设美丽中国

  81. 从环境权到环境公益诉讼(上篇)

  82. 从环境权到环境公益诉讼(下篇)

  83. 用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人民要论)

  84. 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85. 加快统筹立法和立法创新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86. 期待科学家做好科普【欧阳自远:对于科普来说,我是一个新兵】

  87. 以制度创新激发科技创新的巨大潜能

  88. 激发新生产要素活力 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附《意见》全文和答记者问]

  89. 优化人才体制 释放创新活力

  90. 用新体制新机制释放人才活力

  91. 北大教授饶毅发表最短毕业致辞《做自己尊重的人》

  92. 完善人才计划管理政策的思考

  93.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必须把握什么

  94. 中国开启科技奖励制度3.0版

  95. 让创新释放出引领发展的雄浑力量(人民观察)

  96. 完善学部研究支撑体系,助力国家科技智库建设

  97. STEM教育在中国如何落地

  98. 中科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刘伟平率团访问英国、比利时、德国

  99. 携手共赢 中德科技智库开启全面合作新篇章

  100. 刘伟平率团访问比利时布鲁盖尔研究所

  101. 对话杨振宁:个人的生命在整个宇宙之间非常渺小

  102. 还科学一份纯粹与沉潜

  103. 从“论文工厂”转向“创新发动机”

  104. 掌握国际科技话语权

  105. 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

  106. 捍卫真实就是捍卫科学的生命

  107. 特朗普总统的科学工作不及格

  108. 牢牢把握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方法论

  109. 【光明论坛】“一带一路”为新型全球化注入新动力

  110. 把脉未来经济五大趋势 | 达沃斯博客

  111. 李克强总理2016夏季达沃斯论坛致辞及对话(全文)

  112. 李克强:准确把握世界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新趋势

  113. 李克强总理在大连达沃斯发表主旨演讲(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